?xml:namespace>
两兄弟争先当兵
——兄弟争当兵当兵杀敌人——
-?童痕?-
“兄弟争先当兵”的故事,抗战以来,在后方各地已经发生过不少了。这裹要讲的,也就是这样的故事,是讲云南文家兄弟俩的争先当兵。
这文家是乡绅人家,几代都知书识理的,在云南省大理县第一区苍前镇,很有些名声。现在,在那边,你只要问起“文华斋”来,连六七岁的小孩子都知道的。
文华斋是一位老先生的名字,大概有五六十岁了。这争先当兵的兄弟俩,就是文华斋的两个儿子。大儿子名叫文翰,小儿子名叫文祥都已经长大成人,而且体格很高大,又有力气。所以这次抽壮丁,要在他们兄弟俩裹抽一个。
文翰和文祥听说要抽壮丁,都高兴极了,文翰说:“我去”,文祥也说:“我去”;文翰说:“你年纪小,不能去,应当我去”,文祥却说:“你要管家裹的事,不能去,应当我去”。两人便争起来了。
文翰到兵役处去报名,文祥也跟着去报名,两人便又在兵役处争了起来。先是你一句我一句的争,后来越争越凶,几乎要动武了。兵役处的先生们劝他们也劝不应,劝文翰“算了吧,就让文祥去”,文祥果然高兴,文翰却不肯。劝文祥“好了,就让文翰先去,下次再抽你去吧”,文翰果然高兴,文祥却又不愿意。弄得兵役处的先生们毫无办法。后来兵役处主任出来,对他们说:“你们都愿意当兵杀敌,很好,可是我们抽壮丁,不能把一家的兄弟俩一起抽去,你们两人只能去一个,我看你们还是来抽签吧,抽得‘去’字的就去,抽得‘不’字的就不去,凭你们自己抽,这是天公地道的,好不好”?他们想了一想,文翰慢吞吞的说:“好的”。文祥恐怕抽不到‘去’字,不敢答允,但见文翰先答允了,也便点点头,想且试试看。
兵役处主任便把写好‘去’字和‘不’字的两张纸片,折起折来,折成两小块,叫他们各取了一块。只见文翰文祥都急急地打开那小纸片来看。立即,文翰哈哈地笑起来,一手把小纸片举得高高的,上面正是一个‘去’字。文祥却低着头一声不响,把自己手里的那小纸片,撕做粉碎,扔在地上。听得文翰笑着说:“弟弟,我说应当我去的,你偏要争,现在好了吧”。文祥眉心里一酸,眼泪扑扑地掉下来了。
回到家里,文祥便向父亲文华斋哭诉,说兵役处的先生门帮文翰欺他,抽签抽得太不公平。文华斋那老先生也有趣,他说:“好,既然在兵役处抽签抽得不公平,那么我们再抽一次好了”。文祥立刻说“好”,文翰却不高兴,说:“已经抽好了,干么要再抽呢?抽过一次不算数,再抽一次又怎么能算数呢”?
文祥说:“爸爸说要再抽的!这一次一定算数,不再抽第三次了。你不抽?好,那么算我抽中了吧”。文翰没有办法只得答允再抽一次。这一次抽的结果,却使文祥快活得不得了,大笑着叫:“哈哈,我去啊,我去啊”!文翰红着脸骂了:“讨厌的弟弟,简直是小孩子。抽过一次了硬要再抽”。眼睛里水汪汪了。
文祥却还俏皮的说:“哥哥,我说应当我去的,你偏要争,现在好了吧”。
第二天清早,文祥便进了营。